Sunday, May 29, 2011

唔怕蝕低易上位

最近看了一本樹仁新聞學系出版的刊物,名為《仁聞報》,當中訪問了他們的舊生,現任入境處處長陳國基先生。這位處長在入境處工作了二十八年,但已順利晉陞為處長,加入時間為1982年10月,任助理入境主任職位,在2007年晉陞為入境處助理處長,2009年9月起出任副處長,更終在兩個月前坐正做處長一職,這種情況在政府機構內實在是絕無僅有,而且此時的他還很年輕,才不過52歲。

這位新紮職高官說了一番說話,我認為很藉得與各位職場人士分享的。他說:「不怕蝕底的人才是最不會蝕底的,相反,最怕蝕底的人,往往就時常蝕底!能晉級的人都是不怕蝕底的,不論星期六或星期日,任何時間都不介意上班;上司看見這類員工,當然十分喜歡,因為他既不怕蝕底,又態度正確,晉陞機會也就自然給他了。」除此,他還將職場人士分成了以下3類:

1. 差的 - 別人吩咐他,他都不願做;

2. 普通的 - 要別人吩咐了他才做;

3. 優秀的 - 別人沒有吩咐的,他都會主動去做。


處長先生這番說話實在藉得每位日以繼夜上班的讀者留意,以他尚淺的年資,已經晉陞到入境處處長,入職時也不過是一位入境處的助理入境事務主任而已,同樣的40年,他做到了處長,你又能做出這樣的成績嗎?他的成功,大家可以籍此借鏡。

如果有一天上司告訴你:「只要你來年不怕蝕底,連星期六、日都願意加班,我就一定給你晉陞!」你會考慮嗎?如果你屬計算型的,你會計一計回報,回報不錯的,蝕底又何妨?但如果每日的工作沒有明確的回報,你又會否願意堅持下去?你會用心、用力去完成嗎?還是你選擇逆來順受,不理回報,有多少就做多少?

現今的人就是最懂計算,學校在整個考試制度下,連教學也變得計算起來,求學分、求分數,每個人從小到大就開始不停的在計,計得多,很多事情就不再用心去作,只顧自己的報酬、或對比別人與自己的得失,計着計着,失的,其實倒是比得的為多;至於那些不會事事計算的人,只想用心做好工作,到最後,機會一到,他就能得到賞識,也得到了晉陞的機會。

也許你又會問:「機會甚麼時候才會有呢?」這個我也不能回答,因為它可以出現,也可以永遠不出現,捉摸不到,看不見、想不到,這就是「現實」了。

人努力是否就一定成功?「計較」可能是成功的因素之一,但我卻認為,若想成功,主要還是視乎你能否忍耐了。有些人會早一點水到渠城;有些人仍然還在等;希冀成功的人就總相信明天會更好,一切都有可能,這種想法成為他們堅持的原動力與最大的支持者。

當各位讀者讀到這一篇文章時,請想一想,我們力爭上游的目的,是要用心﹖還是要無止境的計算下去呢?

By Ivan

No comments: